炒菜1小时=吸半包烟?“煮妇”被传成肺癌高危人群
“炒菜1小时=吸半包烟?”最近网络上一则题为“中老年女性长期接触高温油烟,成为肺癌高发人群”的话题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热议。有消息称,煮妇成为肺癌高危人群,中老年女性因长期接触高温油烟,其患肺癌的风险增加了2~3倍。
到底该话题可信度有多少?记者昨特地咨询了肿瘤科相关专家。据专家解释,肿瘤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,该说法颇为机械。
市民质疑
一“煮妇”患肺癌怀疑与常年下厨有关
李女士告诉记者,自己平时还挺注重健康的,既没有抽烟的不良嗜好,也没有熬夜的习惯,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肺癌,她始终没有弄明白。“网上贴吧、微博传言,煮妇成为肺癌高危人群的说法,我也听说过,对此也是半信半疑!”李女士上网浏览了以上说法,再结合平时的实际生活,感觉确实有点道理。据她介绍,丈夫平时烟瘾较大,一天要抽1包烟,有时还会在家里抽。因此,她也跟着遭殃,吸起了“二手烟”。“除了吸‘二手烟’外,和其他家庭主妇一样,我平时也经常出入厨房。再加上老房子没装油烟机,炒菜时油烟味还挺浓的!”李女士说,自己做饭有30多年,家中一日三餐都由她一手“包办”。因此,她怀疑患上肺癌与以上因素,尤其是长期接触高温油烟有关。为了解除内心的疑惑,李女士特地咨询了自己的主治医生,但医生并没有肯定她的质疑。
专家释疑
不能机械理解此说法
肿瘤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
对此,高鹏特别提醒,预防肿瘤最主要的方法是,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生活要有规律,戒烟限酒,不要过分熬夜;其次,中医上认为,压力导致过劳体虚,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、内分泌失调,体内代谢紊乱,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,还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、毒火内陷等,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,劳逸结合,不要过度疲劳。另外,平时坚持体育锻炼,加强体质;最后,他还建议,烟民每半年做一次胸部CT,抽血化验癌症标志物,必要时还要做电子气管镜检查,以尽早发现肿瘤,尽早治疗。
123全文共 3 页维生素B6与肺癌,正相关还是负相关?
过去我们认为,补充维生素是可以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,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。之前的流行病学证据更是支持,补充维生素可以降低癌症风险。然而去年一项研究结果却把B族维生素推上了风口浪尖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去年8月份发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,长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B6/B12可使男性肺癌风险增加2~4倍,男性吸烟者肺癌风险增加更多。今年1月Cancer Research 新鲜出炉的一项巢氏病例对照研究为维生素B6和肺癌的关系再添新证。
最近的基础研究表明,吡哆醛-5'-磷酸(PLP)是最常用的表示维生素B6水平的标志物。但其进入组织需要复杂的转化:循环PLP转化为吡哆醛进入细胞,然后吡哆醛再磷酸化成PLP。
在肝脏中,吡哆醛不可逆地转化成分解代谢物4-吡哆酸(PA)。PA/(吡哆醛+PLP)的比率即为PAr指数,其能反映在炎症期间维生素B6分解代谢的水平。
之前研究报道的PLP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结果存在矛盾。并且,除了体外摄入的维生素B6,其他因素也可以改变PLP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,如炎症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等。
因此,使用循环PLP水平作为维生素B6标志物的有效性受到质疑,有研究者提出使用PAr代替PLP。本文介绍的研究就应用了PAr代替PLP,作为维生素B6体内代谢水平的标志物。
研究方法
该研究是在欧洲癌症和营养的前瞻调查(EPIC)(n=521,330)中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,根据性别、采血日期和出生日期匹配后,按1:2的比例纳入892例肺癌患者和1748例对照组患者。使用条件逻辑方法回归分析PAr与肺癌风险的关系。
受试者接受检验时中位年龄为59岁,癌症患者从血液检测到诊断为肺癌的中位时间为5.2年。
正在吸烟者的PAr基线水平(中位PAr:0.38)高于既往吸烟者(中位PAr:0.35)和从未吸烟者(中位PAr:0.34)(p<0.001)。
单独控制香烟暴露因素后,PAr水平与肺癌风险呈正相关(OR:1.81,95%CI,1.30-2.52;P<0.001)。
多因素分析表明,经过吸烟、血清可替宁水平、受教育程度和BMI调整后,PAr升高程度与肺癌风险呈剂量相关。PAr水平加倍时,肺癌风险上升了52%(OR,1.52,95% CI,1.27-1.81, P<0.001)。继续调整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及体力活动等因素后,不影响PAr水平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。
分层分析结果显示,男性和女性的风险相似(P均质性=0.70),在以前吸烟者(P均质性=0.07)、鳞状细胞癌(SCC)患者(P均质性=0.27)、肺癌确诊≥2年以上者(P均质性=0.06,<2年VS≥2年)中,PAr水平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更大。
本研究用PAr水平来表示体内维生素B6代谢水平,结果显示PAr水平与肺癌风险正相关。也就是说,当体内维生素B6代谢水平增加时,肺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。
本研究的参与者来自8个欧洲国家的多个中心,样本量大,因此存在混杂的多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偏倚。前瞻性巢氏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,可使选择偏倚最小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分层分析表明对于在初次检测PAr水平后2年以上后确诊肺癌的患者来说,PAr和肺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更强,这表明反向因果关系不能解释结果。
此前有多项研究证明维生素B6水平与多种疾病的风险和死亡率有关,如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。但它们的关系究竟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,还有待更多临床研究为我们揭晓。
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,过量补充维生素会带来其他疾病风险。所以,小编在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B6。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,吸烟人群PAr水平的基线值高于其他人群,可能给吸烟导致肺癌这一定论提供了另一个补充机制。
炒菜1小时=吸半包烟?“煮妇”被传成肺癌高危人群
“炒菜1小时=吸半包烟?”最近网络上一则题为“中老年女性长期接触高温油烟,成为肺癌高发人群”的话题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热议。有消息称,煮妇成为肺癌高危人群,中老年女性因长期接触高温油烟,其患肺癌的风险增加了2~3倍。
到底该话题可信度有多少?记者昨特地咨询了肿瘤科相关专家。据专家解释,肿瘤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,该说法颇为机械。
市民质疑
一“煮妇”患肺癌怀疑与常年下厨有关
李女士告诉记者,自己平时还挺注重健康的,既没有抽烟的不良嗜好,也没有熬夜的习惯,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肺癌,她始终没有弄明白。“网上贴吧、微博传言,煮妇成为肺癌高危人群的说法,我也听说过,对此也是半信半疑!”李女士上网浏览了以上说法,再结合平时的实际生活,感觉确实有点道理。据她介绍,丈夫平时烟瘾较大,一天要抽1包烟,有时还会在家里抽。因此,她也跟着遭殃,吸起了“二手烟”。“除了吸‘二手烟’外,和其他家庭主妇一样,我平时也经常出入厨房。再加上老房子没装油烟机,炒菜时油烟味还挺浓的!”李女士说,自己做饭有30多年,家中一日三餐都由她一手“包办”。因此,她怀疑患上肺癌与以上因素,尤其是长期接触高温油烟有关。为了解除内心的疑惑,李女士特地咨询了自己的主治医生,但医生并没有肯定她的质疑。
专家释疑
不能机械理解此说法
肿瘤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
对此,高鹏特别提醒,预防肿瘤最主要的方法是,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生活要有规律,戒烟限酒,不要过分熬夜;其次,中医上认为,压力导致过劳体虚,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、内分泌失调,体内代谢紊乱,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,还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、毒火内陷等,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,劳逸结合,不要过度疲劳。另外,平时坚持体育锻炼,加强体质;最后,他还建议,烟民每半年做一次胸部CT,抽血化验癌症标志物,必要时还要做电子气管镜检查,以尽早发现肿瘤,尽早治疗。
维生素B6与肺癌,正相关还是负相关?
过去我们认为,补充维生素是可以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,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。之前的流行病学证据更是支持,补充维生素可以降低癌症风险。然而去年一项研究结果却把B族维生素推上了风口浪尖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去年8月份发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,长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B6/B12可使男性肺癌风险增加2~4倍,男性吸烟者肺癌风险增加更多。今年1月Cancer Research 新鲜出炉的一项巢氏病例对照研究为维生素B6和肺癌的关系再添新证。
最近的基础研究表明,吡哆醛-5'-磷酸(PLP)是最常用的表示维生素B6水平的标志物。但其进入组织需要复杂的转化:循环PLP转化为吡哆醛进入细胞,然后吡哆醛再磷酸化成PLP。
在肝脏中,吡哆醛不可逆地转化成分解代谢物4-吡哆酸(PA)。PA/(吡哆醛+PLP)的比率即为PAr指数,其能反映在炎症期间维生素B6分解代谢的水平。
之前研究报道的PLP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结果存在矛盾。并且,除了体外摄入的维生素B6,其他因素也可以改变PLP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,如炎症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等。
因此,使用循环PLP水平作为维生素B6标志物的有效性受到质疑,有研究者提出使用PAr代替PLP。本文介绍的研究就应用了PAr代替PLP,作为维生素B6体内代谢水平的标志物。
研究方法
该研究是在欧洲癌症和营养的前瞻调查(EPIC)(n=521,330)中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,根据性别、采血日期和出生日期匹配后,按1:2的比例纳入892例肺癌患者和1748例对照组患者。使用条件逻辑方法回归分析PAr与肺癌风险的关系。
受试者接受检验时中位年龄为59岁,癌症患者从血液检测到诊断为肺癌的中位时间为5.2年。
正在吸烟者的PAr基线水平(中位PAr:0.38)高于既往吸烟者(中位PAr:0.35)和从未吸烟者(中位PAr:0.34)(p<0.001)。
单独控制香烟暴露因素后,PAr水平与肺癌风险呈正相关(OR:1.81,95%CI,1.30-2.52;P<0.001)。
多因素分析表明,经过吸烟、血清可替宁水平、受教育程度和BMI调整后,PAr升高程度与肺癌风险呈剂量相关。PAr水平加倍时,肺癌风险上升了52%(OR,1.52,95% CI,1.27-1.81, P<0.001)。继续调整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及体力活动等因素后,不影响PAr水平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。
分层分析结果显示,男性和女性的风险相似(P均质性=0.70),在以前吸烟者(P均质性=0.07)、鳞状细胞癌(SCC)患者(P均质性=0.27)、肺癌确诊≥2年以上者(P均质性=0.06,<2年VS≥2年)中,PAr水平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更大。
本研究用PAr水平来表示体内维生素B6代谢水平,结果显示PAr水平与肺癌风险正相关。也就是说,当体内维生素B6代谢水平增加时,肺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。
本研究的参与者来自8个欧洲国家的多个中心,样本量大,因此存在混杂的多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偏倚。前瞻性巢氏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,可使选择偏倚最小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分层分析表明对于在初次检测PAr水平后2年以上后确诊肺癌的患者来说,PAr和肺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更强,这表明反向因果关系不能解释结果。
此前有多项研究证明维生素B6水平与多种疾病的风险和死亡率有关,如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。但它们的关系究竟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,还有待更多临床研究为我们揭晓。
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,过量补充维生素会带来其他疾病风险。所以,小编在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B6。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,吸烟人群PAr水平的基线值高于其他人群,可能给吸烟导致肺癌这一定论提供了另一个补充机制。
这篇穴位知识《炒菜1小时=吸半包烟?“煮妇”被传成肺癌高危人群 维生素B6与肺癌正相》,目前已阅读次,本文来源于中华网,在2023-01-07 00:00发布,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,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。